威县:探索开展农业保险事后赔付变事前预防试点
2024-12-24 21:34:20
威县:探索开展农业保险事后赔付变事前预防试点五金“正在施工的是高压雾化植保调温系统,这套系统由县金融服务中心牵头,中华财险威县支公司与我们梨园合作,共同出资新建。一旦发生极端低、高温天气,可及时利用地下恒温水进行喷雾。低温时可提升梨园小气候环境温度1-2℃,高温时可降低发生日烧、日灼概率约60%,从而预防、减少自然灾害天气对梨树造成损害。”近日,邢台威县秋月梨园负责人贾宗锴一边查看施工情况一边介绍,梨园内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,安装高压造雾主机,铺设管道、安装高压喷头。
今年以来,威县金融服务中心、中华财险威县支公司积极开展金融服务创新举措,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,加大在农业基础设施上的投入,探索风险减量实践,开展农业保险“事后赔付”变“事前预防”试点工作,从而解决农业保险只是事后赔付、不能事前预防的问题。
据了解,目前试点工作在秋月梨园和郁青梨园两个梨园先期开展。秋月梨园由中华财险威县支公司与梨园共同出资20.4万元,新建高压雾化植保调温系统,面积50亩。主要是在极端低、高温天气来临之前,利用高压喷雾主机将经过软化精密过滤处理的地下恒温水,输送到造雾专用高压管网,最后到达造雾专用喷头喷出成雾,迅速改善树体环境温湿度;郁青梨园由中华财险威县支公司与梨园共同出资31.65万元,改造提升梨园低压微喷设施,面积600亩。主要是在降温来临前1到2天,利用旋转式微型喷头将地下恒温水均匀喷洒到梨树周围,全园浇水,可增加果园土壤含水量、热容量和导热率,把白天储存的热量在夜间释放,提升梨园小气候环境温度1-2℃,对预防“倒春寒”、霜冻有很好的效果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根据试点效果,逐步推广到全县所有梨园。根据不同区域、不同植物特点,鼓励引导国有保险公司积极参与,联合农户加大在农业基础设施上的投入,利用科学的方式、方法,预防、减小自然天气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,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机制,提高农业风险减量能力。”威县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李中华表示。
近日,第五届中外会展品牌大会在北京举办。在本次大会的会展业“金樽杯”评选中,邢台太行国际会展中心荣获“最佳口碑会展场馆”奖。
在襄都区东汪镇前晋祠社区的晋祠庙门前,一弯半月形的古井静静地诉说着几百年的风雨沧桑,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,见证几个世纪的变迁。这,就是月亮井,又名月亮泉、月牙池。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,这口古老的井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,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乔段段郭红玉通讯员王晶文/图 碧绿翡翠中的生机古韵 月亮井位于晋祠庙前,井口北边直,南边圆,形似半个月亮,故此得名。 半月形状井内的池水清澈见底,宛如一块碧绿的翡翠静静地镶嵌在大地上。水中,五彩的小鱼欢快地游弋,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穿梭,为这静谧的古井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。 50多岁的王建军站在井边,深情地望着这口陪伴了他大半生的古井。 他回忆说,2021年8月,百泉、狗头泉相继稳定复涌,月亮井内也重新有了水,而且至今未断。这口井连着一眼泉,泉没有名字,但属于百泉泉域内的银沙泉泉群,并因月亮井而家喻户晓。 水母娘娘的清泉奇缘传说 关于月亮井的来历,王建军如数家珍。这口井在他们祖上从山西迁居于此不久就建成了,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。 据说,在明代永乐年间,前晋祠村就已经有了与月亮井相关的历史传说和记载。那时,月亮井不仅是村民饮水的重要来源,更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王建军还介绍了月亮井与晋祠庙之间的传说。 相传,很久以前,这里有一位勤劳善良的水母娘娘柳春英。她拥有一根神奇的马鞭,只要将鞭子放在水缸内,便可有用之不竭的水。 然而,在恶婆婆的错误操作下,水势失控,淹没了村庄。危急关头,柳春英毅然决然地在水缸上坐化成仙,汹涌的大水化成了一股清泉,这就是现在的月亮井。这个美丽的传说为月亮井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,也让它成为当地人心中的圣地。 月亮井与百泉共舞 月亮井不仅历史悠久,而且与周围的水井和泉眼紧密相连。 前晋祠村曾经有三口井,分别是村西的星星井、村东的太阳井(又名日头井)和村南的月亮井。这三口井都是依泉而建,供村里人饮水所需。 在月亮井南边,就是银沙泉泉群的主泉眼银沙泉。银沙泉喷吐出来的白色沙子银光闪闪,十分细腻,可以用来擦洗银器且不留痕迹。村民常常在水下放置陶罐,将沉淀其中的细沙拿到邢台的“好南关”出售给银匠铺子。 除了银沙泉,附近还有不老泉、晋祠泉及很多没有名字的泉。 当年,这里是泉眼成片,河渠遍地。泉水连成了片,滋润着这片土地。村南一带芦苇成片,鱼虾成群,水鸟繁多,水甘稻香。因百泉聚集,东汪镇这一带被称为“鱼米小江南”。张德祯老人回忆起当年的情景,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。 文人墨客的心头好 月亮井的水质甘甜,烧开后没有水垢。 冬天,井水冒热气,水温乎乎的;夏天,井水清凉解渴,是当地百姓的宝贝。这样的水质,也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品尝。 明嘉靖年间,文学家李攀龙到邢台(顺德府)任知府。一年夏天,他到晋祠上香游玩,品尝到了月亮井的水,大加赞赏。他当场作诗一首:“晋祠水乡遍地泉,柳青苇绿百鸟欢。月池井水如碧玉,饮似琼浆润心田。”诗中的“月池”就是月亮井。 回到府衙后,李攀龙对月亮井的水念念不忘,决定每天派人去挑一担回来专门泡茶做饭。他还经常用井水泡茶待客,月亮井的名声也因此越来越大。 岁月流转中的古韵重生 随着岁月的流转,前晋祠周边已焕然一新,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在悄然铺展。 2015年,为了保护珍贵的月亮井,当地民众为其加装了坚固的铁质防护栏。后来,为了进一步提升其观赏性,又精心换上了大理石栏杆,使其更显古朴与庄重。 如今,月亮井周边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改造工程,旨在为游客呈现一个更加优美、宜人的景观。施工现场,工人们忙碌而有序。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,月亮井周围的环境愈发整洁、美观,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,正缓缓展开。 甘泉涌动记忆与生态共鸣 月亮井的复涌,如同一曲动人的乐章,令当地民众欣慰不已。市民们纷纷表示,这口井不仅承载着他们深厚的记忆与情感,更是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标志。 村民郑雨顺满怀深情地说:“我从小在这里长大,月亮井的水一直都很甜。现在再次复涌,证明我们的环境正不断好转。” 村民苗天阳也感慨万分:“月亮井是我们这里的标志性景点之一,它见证了许多故事。我希望更多的人能来这里,了解它的历史。” 月亮井的复涌,不仅为当地百姓带来了便利与喜悦,更为旅游业注入了强劲的新动力。东汪镇政府正积极规划,围绕月亮井打造一条特色旅游线路,将周边的景点巧妙串联,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产业链。
习总强调,经过顽强努力,我国天更蓝、地更绿、水更清,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。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,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、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。 2024年,我国生态修复工作不断深化,绿色发展步伐加快,国土绿化面积再创新高,“双碳”目标推进成效显著,黄河治理再上台阶,资源循环书写新篇,美丽中国建设稳步推进。在《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》出台一周年之际,本版推出特别报道,展现2024年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成绩、新亮点,记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、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。
12月23日,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(以下简称“意见”)。其中提及,持续推进空管体制改革,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,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。在优化土地和空域资源配置方面,意见提出,扩大空域资源供给,实施空域资源分类精细化管理。积极稳妥推进航线、时刻等资源的差异化、精准化、协同化管理,科学合理增加临时航线年全国把“低空经济”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将其定义为“新的增长引擎
12月21日是冬至,数九寒天正式拉开帷幕,冷空气的“出勤率”也将越来越高。你有没有发现,和气温一样“跳水”的,还有电池的电量! 手机被冻到关机,电动车续航里程折半,不仅掉电快,充电还慢,冬天电池也会“感冒”吗?